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一次不平凡的战斗,由武汉至全国各地的疫情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全国各族人民,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奋斗在抗击疫情地战线上,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重大学子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为打赢“战役”贡献着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2017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班的他才塔多杰同学带领本村返乡大学生,参加本村疫情防控工作,帮助党员干部进行来往人员登记、外来人员劝返等工作。


他才塔多杰: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积极响应国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号召,除了在家进行自我隔离意外,我在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做为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的我,在这个时候能做些什么呢?我这时候应该站出来作出自己的贡献,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参加本村疫情防控工作中。
当时正值春运返乡时节,大量务工人员、学生返乡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庞大的信息数据记录用以往的手写方式效率不佳,并且信息错误不易修改,寒假回家正好把电脑带回家的我便担负起了返乡人员排查登记、信息汇总等工作。通过录表格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
村口劝返点需要24小时不间断值班,很多党员干部已经连续工作了很多天。我联系了本村返乡的几个大学生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者行列中,在村口劝返点处开展来往人员登记、外来人员劝返等工作,让自疫情发生以来就一直坚守在执勤点上的叔叔阿姨们能有一个休息的时间。
劝返点是临时搭建的帐篷,北方的冬天漫长又寒冷,每天对任何来往人员都要进行排查登记,室外零下十多度的温度有时候手冷的都握不住笔,但大家都积极克服困难,即使是下雪的时候,也没有人退缩,都坚守在执勤点上,我觉得这便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夜班是每天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二点,回家路上路上的照明灯已经灭了,到家后脚已经冻得没有知觉了,但是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心里又充满了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总要有人能站出来,就像战争,需要战士,而我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不是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但我在自己的家乡为疫情防控攻坚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7级工业工程2班的仇彪彪同学和伙伴一起组织起来,承担了为村里站岗、执勤、宣传、巡逻,打消毒剂等工作。
仇彪彪:
国家疫情形势非常严峻,但是我们每个普普通通的人都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人捐财捐物,有人奔赴武汉前线与病魔直接战斗,有人严于律己,听从指挥,做好自己的那些事。
在这种时候,学校都延迟开学,当时网课也没有开,我们每个人都困在村里,整天无所事事。于是有一天我的一位叔叔就想出了一个想法:现在很多大学生都留在家里,又开不了学,还不如在家为村里做贡献。于是我就和其他的五个伙伴一起组织起来,承担了为村里站岗、执勤、宣传、巡逻,打消毒剂等等。
我们在村头设立执勤点,往来车辆都要登记名字、电话和原因,万一有疑似病例和隔离的情况出现,我们可以快速地知道他是否来过我们村,和哪些人接触过,我们村的哪些人需要注意,甚至隔离起来。
有时候天气暖和,村里的人们都喜欢出来晒晒太阳,这时候就会有人群聚集情况出现。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村里进行一次巡逻,驱散人群,遇到某些老人家不习惯戴口罩的我们就会对其进行劝说,若是他身体戴口罩会有不适的话,我们会劝他回家,尽量避免外出,少与人接触。
我们还会为村里打消毒剂,为村里消毒。消毒的药物是乡里分发的,呈粉末状,挖两三勺加水冲入平时打药的农药桶中即可。我们几个大学生平时也干部到重活,所以我们有轻松的打药方法:利用三轮车,一个在前开,一个坐在车斗中挥洒喷头打药。
原来村里是两位老人执勤,有了我们几个的加入后他们就变得很轻松,他们也不无聊了。后来还有乡里的记者来采访,我们村书记是非常的自豪。为村里站岗执勤,是我们能贡献出的绵薄之力,虽然不算什么,但是也是尽了一份心意,同时也算是丰富了寒假的经历了。





本科一支部的杨金翰同学利用网络通讯在疫情期间为学业困难同学解疑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一支部、三支部、五支部开展了“团结互助,共同战疫”的党员“一帮一”活动,旨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激励党员自觉保持先进性,同时让党员在帮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支部的党员同志们通过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帮助学习有困难和复习备考的同学,以“一帮一”活动为纽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营造学生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本科一支部的殷光淼同学利用网络通讯在疫情期间为考研同学解疑